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粒子殺死隱藏在人類細胞內(nèi)的危險細菌
來自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跟美國防科技實驗室(Dstl)的同事合作開發(fā)了一種基于納米粒子的新技術,以此來殺死隱藏在人類細胞內(nèi)的危險細菌。 伯克霍爾德氏菌是一種細菌屬,它會引起一種致命的疾病,稱為類鼻疽。
這種疾病每年導致數(shù)以萬計的人死亡,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qū)??诜蜢o脈注射的抗生素往往對它沒有很好的效果,因為這些細菌躲在被稱為巨噬細胞的白血球中生長。
由Nick Evans博士和Tracey Newman博士領導的新研究表明,被稱為聚合體的微小膠囊--其直徑約為人類頭發(fā)的1000倍--可以被用來攜帶殺蟲抗生素,從而直接到達細菌在細胞內(nèi)生長的地方。他們的研究結果已經(jīng)發(fā)表在《ACS Nano》上。
巨噬細胞是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它們已經(jīng)進化到可以吸收血液中的顆粒,這對它們預防感染的作用至關重要,但這也意味著它們可以被一些感染和生長在其中的細菌所利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將聚合體添加到被細菌感染的巨噬細胞中。結果顯示,聚合體很容易被巨噬細胞吸收,并跟細胞內(nèi)的細菌相關聯(lián)。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成為將高濃度抗生素送到感染部位的有效途徑。研究小組希望這最終能導致患者通過注射或吸入含有抗生素的膠囊進行治療并每年拯救許多生命。
來自南安普頓大學醫(yī)學院的博士生、該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Eleanor Porges表示:“這項技術的吸引力在于,抗生素只有在到達需要的地方時才會釋放。我們希望通過這樣做,我們可能能夠使用更少的抗生素,甚至重新利用那些通常不會被認為有效的抗生素。”
南安普頓大學生物工程副教授Nick Evans博士補充稱:“有趣的是,以前的研究涉及復雜的化學來設計聚合物體,以便通過改變熱量或pH值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釋放藥物。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不是必要的,這使得它們的使用不那么復雜,也許更容易為臨床使用生產(chǎn)。”
目前,該團隊正處于跟Dstl(英國國防和安全內(nèi)部的科學)一起開發(fā)這一臨床應用的早期階段。
- 21-12-30科研人員研發(fā)出水面智能保潔無人子母船系統(tǒng) 搭載動態(tài)避
- 21-12-31迄今最輕鎂同位素誕生
- 21-12-31我國瞄準智慧育種4.0時代進發(fā)
- 21-12-30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運行500小
- 21-12-30氣候變暖影響下,這種動物或將面臨“性別失調(diào)”
- 21-12-31控制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發(fā)育的生化“開關”找到
- 21-12-30韋布發(fā)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務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歲 太平洋巖魚的長壽秘訣人類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數(shù)字化解封”
- 22-04-20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