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核旋轉方向每六年變化一次
科技日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發(fā)布最新研究報告稱,他們發(fā)現(xiàn)了地球內核振蕩的證據(jù),表明地球內核不僅旋轉速度較快,而且每6年就會改變一次旋轉方向。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對地核的認識不斷深入。18世紀末,科學家根據(jù)密度測量數(shù)值認為地球有一個金屬核心。但1936年,丹麥地球物理學家英厄·萊曼證實地球實際上有一個液態(tài)外核和一個固態(tài)內核。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提出,地球內核旋轉的速度比地球其他部分更快——每年大約1度,這一觀點如今已為人們普遍接受。
研究論文合著者、南加州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教授約翰·維代爾也支持這一觀點,他在研究中更進一步宣稱,地球內核的旋轉速度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且,如同之前其他科學家所提出的,根據(jù)一個地球日時長和地球磁場強度的微小變化判斷,內核旋轉方向每6年變化一次。
維代爾及其同事對比了美國空軍設在蒙大拿州的大孔徑地震臺陣1969—1974年間一系列試驗后收集的數(shù)據(jù)。結果發(fā)現(xiàn),地球內核的旋轉速度比之前預測得要慢,大約每年0.1度。
維代爾說:“我們對地震數(shù)據(jù)進行的分析揭示,地球內核在1969—1974年這6年間改變了方向。1969—1971年,地球內核旋轉速度稍慢;1971—1974年,地核向另一個方向移動。我們還注意到,一個地球日的長度會如預期的那樣增長和縮短?!?
這項最新研究標志著科學家們首次通過直接地震學觀測,證明地核旋轉方向每6年變化一次。維代爾說:“地核不是固定不動的,它在我們腳下移動,而且似乎每6年就來回移動幾公里。未來,我們計劃找到足夠精確的觀測結果與最新結果進行比較,以進一步了解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它如何隨時間移動。”
- 21-12-30科研人員研發(fā)出水面智能保潔無人子母船系統(tǒng) 搭載動態(tài)避
- 21-12-31迄今最輕鎂同位素誕生
- 21-12-31我國瞄準智慧育種4.0時代進發(fā)
- 21-12-30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運行500小
- 21-12-30氣候變暖影響下,這種動物或將面臨“性別失調”
- 21-12-31控制調節(jié)性T細胞發(fā)育的生化“開關”找到
- 21-12-30韋布發(fā)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務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歲 太平洋巖魚的長壽秘訣人類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數(shù)字化解封”
- 22-04-20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