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魚類化石印證4.38億年前我國存在古海洋“揚子海”
【環(huán)球網科技綜合報道】8月5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官網了解到,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山顯任在研究員蓋志琨、趙文金的聯合指導下,在《地層學雜志》上發(fā)表了封面文章,報道了古脊椎所早期脊椎動物團隊在全國范圍志留紀淺海紅層中長達20年野外考察的重要成果。
近十余年來,該團隊發(fā)現了大量的早期魚類化石材料,從而為這些地區(qū)志留紀的海相紅層的對比提供了重要的古魚類化石證據。研究顯示,在4.38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以我國長江流域為主的華南板塊曾是一片廣闊的海洋,稱為揚子海。該海域又被進一步分為上、下揚子海,兩者通過一狹長的水道相連,而今天遠在四千公里之外的塔里木盆地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與我國的華南板塊相連,因此兩地的古魚類面貌非常相似。
盔甲魚類是我國志留紀淺水海相紅層中的常見分子,其堅硬的膜質骨頭甲易被保存成化石。中國志留紀時期的盔甲魚類化石不僅屬種繁多、個體數量豐富,而且經歷了幾次快速的輻射演化,可在地層對比上發(fā)揮作用。
該研究報道了近年來發(fā)現的關鍵的兩個志留紀含魚層位——江西九江地區(qū)的清水組和安徽寧國地區(qū)的唐家塢組,并總結、對比分析了中國志留紀5個下紅層沉積區(qū)的魚類化石及魚化石組合,豐富了溫塘組合的生物多樣性、擴大了該組合在揚子地區(qū)的古地理分布,并為揚子地區(qū)溶溪組、清水組、唐家塢組、侯家塘組及新疆塔塔埃爾塔格組等特列奇早期海相紅層的對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證據。
一系列早期魚類化石材料的新發(fā)現和長江下游地區(qū)下紅層的廣泛識別,本研究對下紅層中的溫塘組合進行了補充和修訂。關于溫塘組合的進一步深化研究為我國長江流域志留紀下紅層的對比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證據,今后可在解決志留紀淺水海相紅層的時代問題上提供來自古魚類化石的證據。
古生物化石證據在證明大陸漂移假說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佐~類在證明板塊漂移學說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佐~是一類營底棲濾食性生活的魚類,主要生活環(huán)境為靠近古陸邊緣的淺海地帶,從現有的化石記錄來看,特列奇早期的魚類化石總體上沿華夏古陸和滇黔古陸邊緣分布,進一步印證了在4.38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我國以長江流域為主的廣大地區(qū)曾是一片廣闊的海洋——揚子海。此外,盔甲魚類頭甲均扁平,缺少成對的偶鰭,表明其游泳能力較弱,擴散與遷移能力有限,寬廣的陸地和寬闊的海洋均成為其擴散和遷移的障礙,因此盔甲魚類具有重要的古地理意義。
- 21-12-30科研人員研發(fā)出水面智能保潔無人子母船系統(tǒng) 搭載動態(tài)避
- 21-12-31迄今最輕鎂同位素誕生
- 21-12-31我國瞄準智慧育種4.0時代進發(fā)
- 21-12-30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運行500小
- 21-12-30氣候變暖影響下,這種動物或將面臨“性別失調”
- 21-12-31控制調節(jié)性T細胞發(fā)育的生化“開關”找到
- 21-12-30韋布發(fā)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務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歲 太平洋巖魚的長壽秘訣人類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數字化解封”
- 22-04-20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